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9的文章

黃義欽(B88, 晨星半導體工程師)

採訪對象: 黃義欽 , 學長   ( 台大資工 B88 屆 ) 採訪主題:大學時期成績不是頂尖的學長姊 採訪人:廖彥綸、陳奕均 Q :請問學長資工系是高中時期的第幾志願,如果現在有機會在選擇一次當時的志願序,會做出改變嗎? A :我高中時期念的是第三類組,母親的意見傾向於當醫生。所以當時的志願序以醫學系為主,也填了二類組的科系。當時聯考考差了,所以志願序掉到了二類組第二的資工系 ( 第一志願是電機系 ) 。如果有再一次選擇的機會應該就不會考這麼差了 ~~ 。以現在的角度來看應該不會改變當時的選擇吧。資工系的變化比較多元,可以選擇的東西也比醫生多很多。 Q :如果能改變大學時期的一件事,最想改變什麼? A :大學時期我很多時間都花在打電動上面,當時流行星海和魔獸。所以課業方面表現的不是很好。尤其是機率我真的學得很差,可以改變的話我會希望當時機率可以學好一點。但打電動真的很好玩,也想多打一點 ~~ 。 Q :大四的專題研究是如何選擇的,會迷惘不知道怎麼決定嗎? A :大四的專題研究一開始我跟著吳家麟教授的研究,他的專長領域是關於視訊影像的壓縮與分析、傳輸等。研究所時也繼續跟著吳家麟教授學習。教授的研究很有趣,所以就繼續學下去了,最後也跟我現在的工作有很大的關係。我應該是少數可以學以致用的人,大部分的人大學的專題研究和之後的工作其實沒什麼關聯,至少在我認識的人當中很少可以做到這樣的。很多學弟妹一開始不知道要選擇甚麼,我建議可以先多多嘗試,嘗試不同的方向。做事的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做久了就知道自己想做甚麼了。 Q :簡單介紹目前工作的環境和內容,職場的工作和學校寫程式的區別? A :我現在在晨星半導體 ( IC Design house) 工作,本來是上市公司 , 後來被聯發科合併 , 現在是聯發科的子公司。工作的內容主要是 Multimedia and video codec ,像是: youtube 或 twitch 等實況、影片的壓縮和解壓縮。也有做電視、機上盒等硬體設備的訊號壓縮和解壓縮。公司是主要以硬體為主產品的公司,我負責寫軟體的驅動程式以及多媒體相關的 framework 。職場工作和大學 coding 蠻不同的,跟研究所時期比較相似。大學時期教了很多演算法,做也可能是要有效

黃建峰(B83/R87,慧景科技執行長)

資工系系友專訪 訪問對象:黃建峰學長 訪問日期:2017年12月15日 訪問人員:B05902085吳晉源、B05902065洪駿輝 我們​: 當初有沒有特別原因讓你選擇了資工系? 學長​: 有設定要去唸工學院,但是因為那個時候台大工學院只有六個科系,然後我也沒有說對資 訊特別有興趣,其他科系像是機械我也覺得還ok,所以我填志願時就是將工學院的六個系都填 進去。 至於為什麼是唸資工?因為電機沒上~ 我們:​ 在資工系有沒有修過甚麼課讓你印象深刻? 學長:​ 通常會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都是在做project,尤其是group project,比如說做一個期末案 ,因為規模比較大,然後大家都滿認真的,那就會搞到最後都沒睡覺,反而那種時候印象會特 別深刻。那因為在做project 的時候,你會用到的領域很廣泛,有時候不侷限在課程所教的部分 ,所以你說有什麼課讓我印象深刻那倒沒有。 我們:​ 你們的團隊的組成跟背景? 學長:​ 應該算十個吧。有八個是full-time,有兩個是一些business development 的角色,現在還沒 有完全full-time,但是之後就會慢慢移轉了;因為你知道一開始的時候都還在做產品嘛,那些 business development的角色就還沒有那麼的明顯。不過公司也才成立一年多,算是初期的時候 ,角色本來就不會很明顯,比如說像product manager、engineer或者是測試等,必要時大家都 會互相幫忙。 我們:​ 目前慧景的核心業務是什麼? 學長: ​我們目前正在做的應用有兩個,其中一個是太陽能的分散式的電廠管理。電廠其實需要很 多所謂的維運跟管理,也跟我們大樓的電梯一樣需要保養,要不然時間久了會壞掉。像以前傳 統的核電廠因為規模大而且數量少,基本上都會有一組人駐點在那邊,確保它的運作和安全。 可是分散式的電站基本上是不會有人的,比如說像中南部的雞舍上面的電站,規模很小但是也 需要維運和排除問題,要怎麼樣利用一個軟體的服務去幫助達成這些事情?你就可以想像,需 要的是一個保全系統,只是它保全的方向不是所謂的防盜,而是這個電廠它運作的正常以及效 率的維持。以這樣的概念來講,你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說怎麼樣讓工廠更有效率;這方面 當然現在工業4.0很紅,但是它還很概念

沈林承(B00/R04, 新創公司軟體工程師)

訪問對象:沈林承 訪問人員:陳建丞 張維哲 Q1:自我介紹 A1:我是台大資工B00的沈林承,我大學畢業後繼續讀了網媒所,之後當了一年兵就來CloudMosa就業了。當初在網媒所跟的是莊永裕教授,做的領域主要是影像處理相關的部分。 Q2:當初為什麼會選擇新創公司? A2: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做事方式比較不同。大公司有較完整的工作文化,像是自己寫完的code不能輕易地用在產品上,要有其他人review過,且還要經過層層公司產品的規劃才能上市,雖然比較完整,但自己做的東西和實際產品可能差很多。小公司開發計畫相對比較不扎實,但開發的東西可以很快就在市場上得到回饋,看到效果。 以武俠小說來比喻,會有將軍命令小兵做事情,大俠可以自己做自己的,身懷絕技,大公司會有像將軍這樣的人物來指揮領導,如果把大俠放到這樣的團隊裡面,就會有點有志難伸。對小公司而言,沒有人能一直帶你做事情,要有想法,自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事情,相對地,也比較可以自己做各自領域的事,而不是只專注於單一領域,自己比較喜歡後者。 Q3:瀏覽器市場比較競爭且飽和,為什麼會選擇加入這家公司? A3:因為好玩啊。以武俠小說來說,兩種人,其中一種人只練一種兵器練到出神入化,而另一種是學習很多種兵器,有這麼多種兵器為什麼不多學一點。自己在研究所時都在做電腦視覺和影像處理相關,研究也都在這個領域上,有點無聊了,換個風景也不錯。如果哪天有人問自己說,某個新的網頁技巧你有沒有聽過,或者某個新的作業系統架構你有沒有看過,如果我都只能說:「我什麼都不知道,我只做影像處理」,自己不喜歡這樣。 而瀏覽器包山包海,牽扯到網路、圖形繪製、資安、記憶體管理⋯⋯等,加入新創團隊的話,所有學過的Computer Science的知識都用得到,也可以檢驗學校教的東西和市場上真的用得到的東西是否吻合,是不是已經過時了。做瀏覽器可以學到各式各樣的東西,而不是只會課本上提到的東西。 工作方面其實很多都要重新開始學,但很好玩啊,自己不喜歡把過去的自己看得太重,只會被自己纏住,Computer Science有這麼多機會,應該把握當下,多方嘗試機會。 Q4:新創公司內部風氣如何? A4:活動很熱烈,大家平時也會一起去運動、打桌遊、聚餐,也有電影欣賞會,同事之間互相也都很熟悉。而人員結構比較不一樣,大公司的人員結構像

溫鈺瑋(R03, 玉山銀行助理襄理)

訪談主題:資工跨金融/銀行領域的前景 訪談對象:溫鈺瑋學姊 訪問人員:鄭力準 指導教授:林軒田教授 學姊的相關經歷: 台大資工所校友,目前任職於玉山銀行智能金融處,主要負責運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技術協助整體玉山銀行業務發展及作業流程優化與創新,工作內容為將技術與實際業務流程結合,建立全新的商業模式。 Q:在現今的社會中,金融業可能會需要資訊方面的人才,但金融與資工是相當不同的領域,有許多資工人可能不了解或是未具備的背景知識。想請問對於未來目標是在這個方向的同學,您會建議我們在現在做什麼樣的準備呢? A:其實不太需要擔心對金融背景知識不夠瞭解,反倒是一定要具備足夠的程式能力、演算法這類的資訊基礎,因為資工領域的人在進行銀行工作時仍是負責軟體方面的事務,而且專案通常是由資訊部門與負責金融相關的業務部門共同合作製作出來,所以資工本科的基礎是最重要的根基,金融方面則是由其他部門負責。此外,在金融業從事程式開發會較需要演算法、優化程式的能力,AI方面則是要有機器學習的基礎、面對並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充分的創意。 Q:資工人從事金融業該如何達到學以致用,充分發揮自己在資訊的長處,讓自己不會被輕易取代呢? A:其實最重要的是在學時期將資工本科的基礎打好,許多非本科系的人沒辦法擁有扎實的演算法與優化基礎,就難以達到企劃的要求,這是資工人難以被取代的優勢。在離開了學校以後溫故知新非常重要,即便已經畢業,仍然要定期回顧過去所學的基礎並關注新技術的發表以免脫節,同時也可以透過各大公司的徵人條件來了解當下各產業對於資訊人才的需求以精進自己,讓自己符合市場的需要。 Q:跨領域工作與在資訊產業工作一定非常不同,想請問您覺得什麼樣的人比較適合進行跨領域的工作、什麼樣的特質是在跨領域需要培養的? A:銀行界與傳統資訊產業相比,更常需要由不同領域的許多人合力完成一份企劃,由於每個人所專精、負責的領域都不同,此時合作與溝通便是使企劃完善最重要的技能。尤其在溝通方面,要能將自己專業領域的想法以合適的語言讓其他領域的人了解,才能讓彼此對企劃有更全盤的認知與共識。 Q:想請問以您的經驗,在金融業的工作與資訊工程有什麼不同 (待遇、工作環境、國外發展...等)?如何評估自己是否適合進行跨領域的工作? A:有不少高科技、軟體公司是可以穿便服上班的,也在辦公室

李廣和(B00, MIT 博士班學生)

李廣和(B00,MIT 博士班二年級) 訪問對象 : 李廣和學長 訪問時間 : 5/30/2019 訪問人員 : 方喬、綦家承 Q1: 簡單的自我介紹 A1: 我是台大資工B00的李廣和。大學專題跟林守德老師做了一段時間,當一年替代役後回到台大資工進到陳縕儂老師的實驗室讀碩士。現在在MIT念computer science的Ph.D二年級。 Q2: 在大學期間覺得最受用的課或活動 A2: 有兩門課,一門是演算法。大二上同時有演算法設計與分析和系統程式設計這兩門課,一門著重於演算法,一門著重於工程,讓我了解我在資工這個領域是比較喜歡偏computer science還是engineering的方向。 另一門課是大三的時候我選修了一門研究所的課,叫「KDD Cup」。這門課是幾位老師帶學生去打data mining的比賽,是我在加入林守德老師的實驗室之後做的第一個專題的目標。這對於我之後在研究的實作或思考方法時都很受用。 Q3: 大學和研究所時的專題研究內容 A3: 我的大學專題是做一個「Learning to Rank」的推薦系統。傳統的推薦系統可以想作為一個使用者對項目的矩陣,上面有使用者看過項目後給的評分,大家習慣把它變成一個線性代數的問題,把矩陣做分解運算。但是像是Facebook的好友推薦不會顯示評分,而是告訴你哪幾個人最可能是你的朋友,或者像Google會把搜尋結果做相對排序,而不是針對每一筆資料打絕對的分數。我在專題所做的就是研究在推薦系統中如何在矩陣分解的架構下以相對的排序表示使用者對於項目的喜好度。 我在研究所做的是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明確的項目是「Unsupervised Sense Embedding」。大概就是給機器一堆文字,但不提供任何註解或者是字與字之間的關係,讓機器自己像人一樣學習;像我們平常閱讀偶爾會自動發現一些沒有學過的東西,說不定電腦也能做到差不多的事情。我的演算法同時執行兩種模組從文字中學習,一個模組可以由前後文選擇一個字在不同語境下的意義,另一個模組學習要如何以向量表示這個意義,以便日後機器學習或人工智慧的執行。 Q4: 出國的原因 A4: 因為台灣的CS產業感覺還是相對弱勢,我也想看看國外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說的一樣比較好,還有想

林哲安(B96, 日本新創遊戲公司軟體工程師)

採訪對象:林哲安學長 (B96級) 訪問時間:5/19 訪問人員:陳翰霆、黃秉迦 Q1 請作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A : 我是2011年畢業的。大學畢業時有報考資工所,但當時其實沒有很清楚想要讀研究所還是要直接進公司,沒有很認真準備,因此沒有考上。因為本身對遊戲業很有興趣,當完兵後就決定進了一家台灣的遊戲公司,想先看看業界是長什麼樣子。後來發現就遊戲業而言,海外的發展(不管是歐美、日本、或是中國)會比台灣來的好。因為自己很喜歡日本,從高中開始就有在學日文,所以當時就以日本為目標,在工作的過程中也順便開始在日本讀研究所的準備,最後順利考上了東大的研究所。研究所畢業後在日本進了一家新創的遊戲公司,目前在這間公司工作。 Q2 出國的契機是什麼? A : 台灣的遊戲產業目前的發展比較不好,以大公司而言,大多是以代理為主,自己研發的遊戲沒有作的很好。這個的原因其實很多,不只是技術力的問題,而且普遍的薪資都偏低。因此就環境而言,國外的發展是比較好的。 Q3 日本的研究環境如何? A : 其實在日本讀大學的人數比例比台灣少,研究所又更少,研究所可能超過一半都是外國人,但是相對而言,進了研究所的日本人,就代表他們是真的想要作研究,對研究的熱誠是非常高的,對研究的態度、方法,專業度也是非常高的。因此我認為在這個大家都很認真作研究的環境下,在日本是很適合作研究的。 Q4 對於生涯/職涯規劃的看法,有什麼建議? A : 建議可以早點想想畢業之後想作什麼工作,可以事先學習相關的技能。就像也有一些人,進了資工系之後才發現,其實自己對寫程式沒有興趣。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從而規劃自己要修什麼課、決定要不要讀研究所。 Q5 如果人生能重來,會再選擇台大資工嗎? A : 會的。當初就是因為對遊戲很有興趣。從國中時期,喜歡玩網路上瀏覽器的小遊戲,進而學習flash和其他程式語言,因為希望有一天能自己製作遊戲,才會把台大資工列為第一志願的。 Q6 有沒有後悔大學生活中沒做的事? A : 我認為多修一點其他系的通識、擴展知識是蠻重要的。因為在畢業之後,不管是進公司或是作研究,自己的知識可能就會往一個方向集中發展,很難碰到其他領域的知識。在大學這個環境,很適合同學去擴展自己的知識,建議同學能多修一點通識,因為有些知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