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8的文章

Vic Chiang (B85, 優必達)

採訪主體:AR/VR、遊戲業 採訪人:陳泂杋、朱玟嶧 Q:現在待的公司主要的業務為何? A:主要是streaming串流,運用雲端機器當作媒介,提供讓遊戲可以在遊戲公司自己的server上運行,包含VR遊戲,接著可以經過我們公司的平台,將遊戲畫面傳送到終端裝置,也就是雲遊戲,所謂的雲遊戲就是你沒有跑任何遊戲主程式,只有跑播放器,因為只是傳送畫面,所以可以讓client端是任何裝置,如TV、手機、平板、VR眼鏡等等。 Q:你們與其他公司合作的方式? A:有些公司只是與我們做資訊方面的交換,有些公司則是與我們有產品上的合作。遊戲這個產業要有:遊戲製作商、平台商、代理商,需要很多方的合作。 Q:學習歷程。 A:我的成績沒有特別好研究所也沒有直升,考研究所也沒考好,考了兩年,第二年考到成大資工所,在無線網路實驗室,唸完後就去當兵,當完兵後就出來工作。 Q:當初除了考研究所外有其他的規劃嗎? A:沒有,就直接想念資工所,我覺得是因為環境因素,現實的講,那時候只要唸完碩士,你的薪水就會多一萬塊,起薪較高,所以許多人都是念完碩士後出來工作,而且我們那一屆又剛好出國念書的人不多,念博士班的人也不多, 所以那時候對我來說,就是跟著普世價值,也就是念完碩士就出來工作。 Q:當初就有想著要往業界發展? A:也沒有特別想著要往業界發展,只是在唸完碩士後,我發現自己沒有很喜歡往學界發展,我比較喜歡自己動手做一些東西比較有成就感,所以我覺得出來工作做產品會比較有趣。 Q:當初在研究所時有特別為了往業界發展作什麼準備嗎? A:當時有想要畢業後就去當四年的國防役,但是因為一些文件上的錯誤,導致沒有成功,所以就去當一般的兵,當完兵後才去準備履歷等等,不過我很剛好的,在快要退伍前,碰到現在的老闆,也是我的同學,邀請我到他的公司上班,我也答應了。 Q:有什麼對學弟妹的工作上建議? A:我其實找工作經歷很少,但我覺得不用把找工作當成太重要的事,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比較重要,往自己喜歡的東西上發展,不用太擔心自己缺少務實經驗,那些經驗是在工作上累積的,不用在在學期間就去追求許多務實經驗,對我來說去找自己喜歡的東西,增加自己的長處比較重要,我面試看的是潛力,看你對甚麼有興趣,看你對這方面的事情有多少熱情,例如你喜歡網路,就去修了許多網路相關的課程。 Q:出社會之後經歷。 A:

李佳穎(B86, 迴想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師暨創始人)

訪問者:顏子芸、陳郁文 1, 為什麼學姐會想跨領域到設計方面,有什麼契機嗎?  我覺得我的跨領域是漸進式的趨近,其實花了很長的時間。所以我大略描述一下我的經歷供大家參考,也許大家遇到類似的人生情況有更好的做法也說不定。  我高中時其實想唸音樂或建築,但我的家庭學校都是很保守的醫科至上,最後選擇資訊系已經是經過革命的結果。我並不討厭資訊系的課業,有的科目甚至是相當喜歡的,大學也就平順的唸到畢業出國。  我在 USC 時跟了一位很棒的老師 Elaine Chew 做研究,她除了在音樂認知領域很強之外,本身也是鋼琴演奏家,簡直就是我當時的 role model。我們算是合作愉快,她也 offer 我 phd RD fellowship,但我非常猶豫,一直沒辦法下決定,因為我知道我不是 100% 喜歡 computer science,大概是個性問題吧,我知道如果要成為一生事業的話我沒辦法做到最好,這樣也很對不起她。那時也是她建議我不然看看 interaction design 這個領域,後來就發現 Interaction Design Institute Ivrea 這個在北義的英義混血學校,雖然新但看起來很厲害。後來順利申請上並拿到幾乎全獎 (95% scholarship) ,就決定去唸了。(當時也同時申請 RCA 不過學費實在太貴,就沒認真申請。)  誰知道其實我是掉入一個夢幻地獄:環境老師都很夢幻,課業壓力是變態地獄,二年唸完大概老了五歲,比起來台大跟 USC 是二塊小蛋糕啊。不過走過這一回後覺得好像有開竅,可以真的轉行了。當然跟本科系比起來還是有很多基本技能要自己補完。  畢業不久後剛好遇到和碩工業設計中心有意發展機電互動類的家居設計,就加入了。待了三年後離開,接下來幾個月試了一些不同面向的案子,後來剛好申請上中山創意基地的工作室進駐,就開始發展自己的設計方向,做了一些作品出國參展,得到不錯的反應,幾次後開始跟歐洲的品牌公司及藝廊合作,目前也就把重心放在這邊,一半時間做商業類的設計案,另一半做設計概念研究、設計藝術、裝置等等。  2, 學姐跨到設計領域有沒有額外學習什麼課程?  如 1. 多唸了一個碩士。在台大時還修了音樂學和英文小說,還有夏鑄九老師的建築通識課。在 USC 時去藝術學院修了認真的素描跟水彩。我從小就蠻會畫畫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