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廷舟(B97/R01, LinkedIn 軟體工程師)


訪問對象:Joseph Lin(B97)
訪問者:陳品鈞、 江律旻
201912 7日星期六
Q1:目前學長找到的工作性質
A:
現在準備加入Linkedin當軟體工程師

Q2:台灣人和外國人在外國工作的差異(/缺點)
A:
第一個想到的是一定是英文,說起來很明顯但其實帶來巨大的差距,我覺得最大的差別是在presentation的時候要用英語表達,除了母語上的差異外,我們的學習過程較少被要求上台報告。
現在說的都是偏向職業面,平均來說他們所受的教育不像我們這麼專精,所以在產品和生意上的關注會比我們多(以工程師為例)
我們在英文寫作上的訓練較少,英文和中文的寫作脈絡較不同,在商業場合需要英語寫作脈絡(topdown、主題句、骨幹明確等),若沒有接受學術論文的訓練則很難拿到相關能力(對大學部學生)
以軟體工程師來說能寫code來解決的都是小問題,
外國人較懂說服別人,從小教育都需要思考為什麼要做這個題目,在台灣比較少思考為什麼要做作業,常有人說從小在台灣念書和在美國念書最大的差異就在這(沒有金錢的考量),被稱為博雅教育,不管專業是什麼都會這些基本技能,在台灣則會較早接觸專業領域,若不考慮頂尖學生,平均來說台灣學生的專業較強,但美國學生在presentation方面比較有優勢,以遊戲比喻就是前期專點攻擊(台灣)可能會比平均(外國)有優勢,但在後期平均則會凸顯優點。

Q3:當地的亞洲人多還是本地人為主?
A:
在矽谷中其實亞洲人非常多,會留在美國的亞洲人大部分都是選科學、工程師等相關職業,最後自然聚集到矽谷,美國人比較少,比較少有出國的感覺,剛剛才吃了一個中菜,下午去唱KTV,生活和台北很像,灣區是個比較多樣化的環境,但還是台灣比較好玩。
對背景的包容度很高,在台灣若曾做過其他工作再回來寫程式會被懷疑履歷不純正,但歐美不太會這麼想,好處是在台灣的工程師都是經驗豐富且專精,但以團隊來說需要不同背景的成員才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亞洲的團隊成員較為單一。

Q4:在國外工作除了英文外還需要哪些(專業或非專業)能力
A:
假設專職CS,在國外第一個就是考演算法,在美國對演算法的要求比台灣高非常多,在台灣面試強調的多為CS的知識和背景,但在美國只要底子好即可,大都考演算法,要在白板上寫程式,所以你們現在修演算法時有把演算法都寫成代碼嗎,現在面試都需要在白板上現場寫程式並講解,且強度很高,一般45分鐘面試需要解兩題,比較不會考kernal裡記憶體如何配置等記憶性項目,另一方面他們有很多不是CS出生的人,所以他們認為只要程式底子夠好就可以了,
相對於台灣對演算法的強度較低,(在台灣)大概只有少數像群暉對白板題的強度較高,還有像是Google對所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大體來說同一個水準的工作室,美國對算法的要求較高,之前做過的項目只是輔助,但在台灣做過的項目才是主體,演算法只要會基本的就可以,所以若想去(美國)工作,一些比較困難的招式需要隨時放在口袋,需要時就可以立刻手寫出來,NTUCS的學生若一畢業就要到美國工作這可能是最大的困難(除了簽證之外)。
再來的問題就是簽證的考量,想要去國外工作就需要工作簽,這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想到國外念書甚至些人在台灣有好學歷也有好的工作資歷,但就是沒辦法留在美國工作就是因為拿不到簽證。
以美國來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美國拿一個學位,若申請工作簽證需要辦了之後再抽籤,有些人不太想等,所以直接在美國畢業後可以在當地工作一陣子,就像我當時也是,像要來美國看看世界的最前線長什麼樣子,最好的機會就是念一個學位。

Q5:出國留學這件事需要一個明確的動機或方向還是抱著試一試開眼界也可以?
A:
需要和出國的金錢做衡量,這些錢是否和開開眼界對等,大致算下來讀一年的書在當地工作一年(前提是CS產業)可以換回(幾年前的水準)
若在學時有一個明確的志向很好,但工作幾年或遇到瓶頸時再出國也很好,外國人不太在意你是否是大學剛畢業或曾工作幾年,多方調查也是有好處,在其他地方拿到的養分也很充足,假設有一課程內容為100,若一畢業就來聽課可能只能聽懂70%,最後30%是沒有感覺的,但若是工作幾年再還讀,可能會覺得前70%我已經在工作時會了有點浪費時間,但帶著幾年工作經驗可能可以體會到最後30%,也是一種賺到,雖然這種衡量要看個人的價值觀和背景,但我鼓勵出國趁早,為什麼這麼說呢,年紀大才出來第一體力可能沒有那麼高,國外的課強度(需要做的作業量)很高,第二個是若出來一陣子國外的環境不喜歡想回去,但若是在台灣待過幾年在想出國則會認為有點浪費,感覺之後沒法探索自己的職業生涯,所以出來趁早是蠻好的,但也不要漫無目的地趕著出國,想清楚比較好。
Q6:我們有在資料上看你在yahoo工作了三年才去美國念書,請問是去美國念書是已經決定好還是工作途中才決定的呢?
A: 背景是這樣,我是2014年畢業的,所以大概2013年那時候還沒開始找工作,我們有研發替代役這件事,你們那屆沒有這個東西,但我們那時候要當一年兵,所以很多人出國念就是在軍中這一年念念書準備考試然後當完兵出國,那另外一種選擇就是你可以去業界當三年的研發替代役,但你這三年就不能跑,優點就是你不用在軍中有這段空白,缺點就是你就失去了這三年的彈性;那時候我去雅虎呢這就是我的研發替代役,一般來講我們那個年代如果很早就立定志向出國會選當一年的兵,那是最快的,大概2013還沒當兵,那時後我就有點想出國。想看看世界的最前線長什麼樣,那時候就先考GRE,想說當兵的時候再準備一下申請文件或托福之類的,這時候就突然有人打電話過來,就是朋友說雅虎有在找研發替代役,然後面試就上了,雅虎也算是蠻好的,一來跟我領域算合,二來也有蠻好的工資,三我剛有提到簽證的問題,我前面有說大概八成是唸書後拿簽證來這邊工作,雅虎剛好就是剩下比較鳳毛麟角的機會就是公司內是可以直接調過來的,所以我那時候想著也許也有機會做一做可能也蠻好的,但基本上我就是包持著開放的心態,就explore一下、去看一陣子好像也不錯,做一做就發現可能你們也知道雅虎狀況比較不好啊,於是我就覺得照公司support那個簽證不穩,就還是念書比較好,我也沒有就是當下決定說我一定要做哪個哪個,而是就抱持著看看的心情,那當然出國成本也很高,不過我算過這是幾乎一定賺得回來的投資,我很少看到NTUcsie出來找不到工作的。
那我這樣就是有好有壞,我大學的時候還沒想著要出來,就先念了一碩士,美國通常是博士碩士選一個,台灣是直線的,就是碩博這樣,但我個性就不適合研究,所以一定是選碩士,但問題是美國很多大學是不給念過碩士的再念一次碩士的,於是選項就少了很多;但剛剛好我選的幾個program都有偏好在業界有經驗的,(Q:所以說有經驗對於你找工作來說幫助很大嗎?)噢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美國人不大看國外經歷的,而且你是從學校出來即使你之前有經驗他還是把你當新人一樣去hire,有點機運是因為我剛好在yahoo,洋人也知道,所以就認可你是這個圈子的一份子,那如果你是在台灣local的公司,那他可能就會不認你的經驗,我有很多有經驗的同學,但recruit的時候還是把他們當一般人hire(所以在台灣的工作經驗不會像我們想的有那麼大的幫助嗎?),對,幫助有限,除非你的經驗是在很強的公司工作。
Q7:留學除了簽證以外,還可以對找工作有什麼幫助
A:
簽證就是最大的幫助啦,那這裡看你想要問的是在台灣已經是碩士然後再加一個國外的碩士,還是在台灣一個undergrad 去國外變成graduate ,因為你從大學畢業出國念研究所那是的確有升級的,那如果碩士念兩次,那就是同樣的裝備分一個台灣版和國外版的,那國外念書的好處就是我們前面有提到的洋人那些博雅教育你都被迫要學一點,就是我覺得他們的理哲學的訓練,像是英文作文的邏輯,如果不是一個一個的扣下去他們會看不懂,例如原本用中文寫的用英文寫就會發現寫不下去了,因為中文是很看context,但英文比較沒有而必須明確的在行文中把前後邏輯扣再一起,只要你一跳就會發現接不下去了,所以你就會覺英文得是不順手的語言,但你就被迫要一步一步的接下去推導;還有我來矽谷嘛,來這邊你會聽到產業界的新聞快很多,在台灣你可能會晚個大概一兩三個月,在這邊討論這個風氣是非常好的;還有英語吧,就是做什麼工作都必須得安裝,你要會英語你才有辦法去google,第一手資訊是差非常多的。在台灣唸研究所當然有好處,一個就是便宜,而且老師也不錯,再來又舒服嘛,你如果在美國上課的quality我也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有些學校我老實說也沒有臺大強,出來的學生也未必比臺大好,但這就是個人選擇問題,在台灣念的話就是舒服而且可以跟著同樣的老師在一個領域鑽下去,那出國的話選擇就多很多,但就是成本很高,即使有獎學金也是一樣,你能放棄你在台灣的朋友、放棄台灣舒適的生活、忍受假日沒事做只能在家刷題、忍受天黑了就不能在路上走嗎?(Q7-2:所以照剛才這樣聽下來,在台灣念和在國外念完回來的差別…)如果要回來的話就是不一樣的問題了喔,我們剛談的是先不管之後想幹嘛,這兩個的優缺點比較,那一但你有了後面的goal,那你前面的選擇就會有一條是明顯較好的,像如果你已經決定要在國外找工作,那留學就會significantly比在台灣念來的好,並不是說在台灣念就不能出去,而是說留學的優勢大很多,
(Q7-3:那如果不考慮之後的選擇,單純比較台灣和美國大學,學到的東西有什麼差別呢?)就跟我剛才說的一樣各有優缺點,另一個就是我覺得換個環境刺激帶來的成效也是蠻好的,我個人的研究領域是偏infrastructure side,我研究所是跟劉邦鋒老師那裏平行處理,是比較底層的,然後我去yahoo工作又是比較偏產品,後來去美國實習又回到比較靠底層的東西,我覺得這樣一來一往的刺激是蠻好的,就是我常跟人家說這樣換領域的刺激對成長來說是必要的,但要怎麼選擇總體來說我覺得總分是差不多的,看你要怎麼配置,這些東西是你沒有辦法在拔掉career考量下談的,所以基本上還是要看你未來想往哪個方向走,連你要不要念博士這個問題都是要這樣看,一切都是從你的goal倒推回來這樣看,像有些人就會是大學唸完也不知道喜歡什麼,就覺得做研究滿有趣的就來唸唸看博士,沒有說這樣不行,但這就是風險最高的選擇,因為念博士是個很struggle的過程,有些人沒有做好心理建設就來唸可能壓力就比較大,所以通常不建議這樣,不管你是怎麼樣的人,你都必須先思考自己的goal是什麼,就算思考完的結果是我不知道,那你就必須有計畫地進行探索,像我自己的話剛剛好像是做一做想說喔那就出國吧,但至少我過程中是有一個探索目標的:我要不要出來,並不是說覺得出國好像很帥啊然後就出來了,這樣不大好。

Q8:如果已經想要出國的話,那什麼是建議ntu大二的學生學或是做的事情?

A:
第一個就是刷題阿,我有了解一下就連台灣最近也越來越愛考algroithm了,現在就可以開始刷了,這邊的人都是刷得虎虎生風阿,第二個就是多修一些邊一點的課吧,不要修太窄,當時有點為了GPA去挑課吧,像當初想修一些數學的課,但因為GPA就沒有修(那你會覺得有沒有拚GPA這件事會差很多嗎)差非常的多,你如果想出國真的現在就要開始算了,GPA一但爛了就只能往後選了,而且國外還會看你的修課不太能跟你想申請的領域偏差太大,例如你想申請CS但大學都修服裝設計的課之類,這樣即使GPA高也沒用。
有一些課蠻值得去上的,比如說我就蠻後悔沒去修個統計,就是一個好像蠻general的技能但是我沒學到,或是哲學阿,比較hardcore的辯證類的課,然後就是presentation吧,不過我來這邊被電了一輪就還行了,還有經濟財金的課不會就有點跟不上,就我覺得好像一直待在computer science的小角落,也不用花很多時間,就稍微點一點技能這樣,可能跟你的領域沒關係,但就側面的點一點這樣,但也有另外一種是他已經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了,那他可能就要點一些要用到的專門領域的課,我覺得這種也很好。


Q9:像我姊之前就有想去美國念書,但是去那裏住了一個月後覺得不適合那裏的生活就決定不去了,那你會覺得適應環境也是很重要的嗎?
A:
這很常見,能不能適應非常重要,而且city lifecountry side差非常得多,像我在台北長大就覺得被大樓包圍是很正常的,他們就覺得要看到藍天綠地才是好的,像你姊那樣就非常好,他體驗完之後覺得沒辦法就算了,總比學費砸了之後才發現不喜歡回來台灣來的好,因為回來台灣要把學費賺回來是很難的,所以我很鼓勵去交換,但不是為了交換而交換,而是去探索要不要出國而交換。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王瀚宇(R02網媒, 赤燭遊戲共同創辦人)

林于智 (B01/R05, Google Software Engineer, Youtuber [史九87])

劉邦鋒 (台大資訊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