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徐民(B86,先就業)


訪問對象 : 陳徐民學長
訪問時間 : 5/21 下午2:00
訪問人員 : B98902034 何舒維B98902054 周柏豪

背景:
念完台大資工系後,學長當時沒有繼續唸研究所,而選擇先進入就業市場,先後接過四個工作,後來有再回本系就讀在職碩士累積了不少經驗和感想

1.   之前是做什麼工作的?工作環境?現在呢?
2.   那這份工作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壓力,是否對家庭有什麼影響?會發生太忙而沒有時間陪家人的情況嗎?如何調適?
那我先講一下,以現在的情況我覺得我好像沒什麼成就,所以我後面說的建議學弟妹們聽聽就好。我覺得這次訪問我談的是一些我個人的人生經驗。我畢業後就業的這10年,期間換過4個工作,到了去年初就不再繼續上班了,我簡單描述一下這4個工作的經驗。
(1)   我第一個工作是在公司A做防毒軟體,當時的主管是系上一個很厲害的學長,這家公司非常的賺,不過那時我有萌生一個念頭:公司以後還會不會再那麼好我不知道,就算是一樣賺錢我也很懷疑自己能不能分到這麼多錢。當時有發生一件事情是讓我這個念頭更強烈:我當時負責的軟體是辦公室掃毒,那時很流行Ghost,是用來備份硬碟的軟體,而那時公司A的軟體是看client安裝數目來計費的,server會告訴sales目前有幾台client定期上來更新病毒碼。但是客戶端的MIS為了方便都是一台client安裝完所有該安裝軟體後,用ghost一台台複製,結果許許多多台clientserver來說變成是同一台client。因為client有個random generationid,但那時ghost出來的id卻變成都一樣的,那時我去看log有發現到這個問題,所以我後來主動去自己寫一個軟體,去讓那些client換他們的id,結果server得到的client數就由原本的6000變成9000,發現自己花半小時做個小工具就讓公司能多收了300萬,但是我記得當年度調薪是調495塊錢。因為之前我比較是用錢來看事,所以當時就覺得我應該要試著自己闖闖看。
(2)   所以後來就去一個親戚的公司,雖然他們創業很久了,但當時以他們的背景比較難找到台清交的員工,那時想說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如果能把它弄成個不錯的軟體公司那是個很好的經驗,所以就在那裡服務了6年。那六年我過的非常痛苦,那時是用個創業的角度去上班的,常常加班到凌晨兩三點,假日也很常自己去加班,不過現在看來,這應該是我自己時間管理有問題,所以我還是滿喜歡那段時間的經驗,因為像是面試應徵的人、工作分派、人員升遷、決定產品的規格,都可以讓我自己來做決定,但是後來因為家裡財務發生了點狀況,而我個人那時的收入情況,相對其它去聯發科這類公司的同學,是不能比的,為了家人我必須做個轉換,要有更顯著的現金流,才能讓家人更有安全感,所以就停損了想創業這個念頭了。後來又發生一個轉折,那時我投履歷給聯發科,可是因為沒有碩士而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當時我心裡很不服氣阿,所以後來我回來考系上研究所,接下來就邊上班邊上學。
(3)   後來上班的地方是在一家做GPS的廠商,我這時才覺得其實我適應力還滿不錯的,因為我之前的六年做的是relational database的工作,幫中央三級的政府機關的檔案做資料庫管理,而那些東西和現在要做的embedded system相差很大,那時公司內部想要做個全新的版本,因為那時已經有iphone了,大家很在意touch的感覺,所以公司有想要做一個純用指尖就能控制得很好的導航軟體,我加入的就是這個team。一個軟體公司會有一套framework,而framework專門提供UI等共通的需求,但是當時team裡大家都認為framework不好用,因為新一代的導航系統是公司設定下一代的主力,不希望發展時程被外部元件影響,當時UI teamleader突然離職了,所以我就被主管調去成都帶UI Teammember。我覺得那個team裡的大陸人真的很聰明,不過工作觀念上的不同,他們是用寫作業的心態在寫這個compoment,這樣出來的quality不夠好。其實軟體就是這樣,當你做好了99%的功能,就會因為1%的問題到處留下罵名。這套新的導航軟體最後也做出來了,但是運氣不好的是剛好碰上2008年的金融海嘯,所以沒有預期賣得這麼好。產品才剛做出來,這team裡將近一半的人都被挖出去開公司了,後來我被主管帶去第四間公司。
(4)   最後一間是專門做公路車的GPS車錶。這間公司是我待過工作最愉快的,他對我影響很深,很特別。因為你寫完GPS後要不要測?要!所以我當時花了很多時間車,還有去練鐵人三項,很有意思!跟我之前在那3個公司待的時候看到的是不一樣的人生,也明瞭原來也有人的生活方式是這樣的。公司可以9點約在福隆的飯店開晨會,大夥6點從南港騎車過去開完會用完早餐後,再騎回南港上班。但是在我做出第一個產品後,這間公司因為跟母公司理念不同,很快就進行改組再切割成兩部份,一半的人回母公司去,另一半的人去組新公司。我當時就在想為什麼我的命這麼硬,加入的公司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這段時間又發生了一次,當時我有去投googlegoogle面試很多關,我應該到了最後一關,每關我都覺得我答的應該還可以,不過最後還是被發卡了,我也搞不懂為什麼XD。所以當時又開始懷疑是不是因為自己沒有碩士學位的緣故,這時我才懂了人不要太鐵齒,自以為不需要就不要,等到需要時才在後悔。也是因緣巧合,我小朋友當時出生了,我老婆就問我說跟政府申請留職停薪帶小孩,多陪小孩子,順便專心讀書,畢業後出來後又是個英雄好漢,每個月領26的育嬰津貼。我就想說:嗯?真的要這樣嗎?坦白講真的會有種我怎麼那麼窩囊的念頭,當同學拿出來名片都是經理級,戶頭就比你多個0,你一定會懷疑自己,不過我還是一路走下來,不然又能怎麼辦?所以我去年就沒工作了,但是我是一個閒不下來的人,還是想找點事做,沒想到這半年讓我摸出來了,和幾個友人合作弄個工作室,好像賺的錢也不比上班少。可以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工作這些年以來的心得?
從畢業到現在我有幾個給我自己的結論啦,第一個就是不要太鐵齒,因為剛畢業時我原本預計要出國,GRE也考的很不錯,但是當時就有些不成熟的想法,因為一些因素就沒去了。但是現在看來出國的同學至少都接觸到更廣大的世界,豐富了自己接下來人生。接下來的決定就更不成熟了:我記得當時有機會可以直升的,但是我後來還是沒報名甄試。這個決定其實不是個經過深思熟慮,我覺得如果你們以後要做任何重要決定要先想清楚,想清楚的意思是不要快到deadline時才匆匆忙忙做決定,在之前要多問些人,像我那時是請教郭大維老師,他當時是說他覺得應該要繼續讀下去,我現在也這麼覺得,如果當時繼續讀下去,相信不會是現在這樣,我不會碰到後面這麼多煎熬的經歷。那感覺就是你在某個時間點該做的事情沒做到,之後要補就是事倍功半,例如你小孩去睡覺了,結果你要繼續讀 data structure準備隔天的期中考,非常的痛苦。

第二個感想就是,清大的彭明輝教授有一句話,人生是不斷累積的過程,雖然我因為沒有出國或碩士讓我人生多繞了這麼一大圈,但是我很喜歡我現在的生活,因為很自由,想怎樣就怎麼樣,如果之前我有被錄取,那也不能像現在這樣生活了。之前這麼多非預期中的轉折,我最後發展另一個模式讓我能擁有個不會輸上班的現金流,不需要去朝95的上班了。進入到這個模式,所以我才很強烈體會到人生就是個不斷累積的過程,真的是這樣!而且就上班而言,你讓你的工作佔住了80%清醒的時間 所以你永遠不會有時間去知道 "要是不上班了? 到底可以做什麼"。我覺得畢業以後,難免還是會遇到些高低潮,但是事後再來看,真的就會覺得當時的喜怒哀樂根本就是庸人自擾,但是我覺得人會對現況不滿都是很好的,可是你接下來有沒有action?像是我對當時很不滿,所以我每次的跳槽,其實可以想成我在壓寶下一個機會,只是沒有成功而已,可是如果壓寶成了,就能過自己想要的日子,所以其實也很慶幸當時沒被錄取google、聯發科,我現在很喜歡命運的安排。

第三個呢,我覺得就是要多方嘗試。假如我原本資訊素養跟超強的林軒田老師比起來,如果他100分我可能只有59分吧。不過我最近有種感覺就是多方嘗試,像我最近有個東西在跟我哥一起弄工作室,我哥哥是台大財金畢業的。當我對財金的素養也有59分的時候,這兩個59分不同領域的素養綜效起來可能就不是59分了,可能是89分。我個人對pure CS的東西不是很有sense,不是很有熱情,不過我對很多事有熱情阿,像是我對國共關係很有熱情,對金融相關也很有興趣,不一定是為了錢啦,做出一個東西能賺錢很好,但是那過程我也覺得很有樂趣。我記得以前大學時期其實我也有轉系的念頭,可是後來我沒轉,因為都在混當然轉不過嘛。但是現在我覺得我讀CS讀對了。因為我把CS能力當成一個tool,當我對其它領域的本質有瞭解時,這個tool能幫我在那個領域超越那個領域的其它人。

最後的心得是:財務自由跟賺錢是兩回事。財務自由是在我可以做我想做事
之下(例如每天騎車),一段週期之後(也許半年或一年),現金流不是負的,那我就財務自由了。像我會記帳,上班其實很花錢,開車到南港油錢12000,租停車位又要4000,午餐又比較貴,跟同事可能出去買個飲料,一個月可能就花了三萬起跳,假設我薪水十萬,等於我只剩6萬,但是如果我可以找到一個模式,做我想從事的事情,而它可以幫我賺一個6萬塊的現金流,不就比上班好嗎?而且我還得到財務自由!看似上班賺的錢比較多,可是我沒有財務自由,因為我停止上班後就再也沒有現金流了。有財務自由之後,才會有人生的自由。做工作之前可能要想清楚三個名詞定義:人生、生涯跟工作。priority應該是前者大於後者,想清楚後再去作任何決定應該就還不錯。

4.   那這份工作會有像大學時一樣,有趕deadline的現象嗎?和大學時期相比?
這當然都有啦!好像只有騎車那時期比較沒有,然後有什麼差別?學校裡除非你真的糟到很糟不然你的考試和作業應該不可能害你被當掉,所以你痛苦完後,應該不會再痛第二次;可是公司裡就不一樣,你用你全身力量出來,不行就是不行,你隔天還要再痛第二次,就像前面說的大陸同事,你把它當作業還是product來寫?你只要問自己一句話,今天這東西跟你收費,你會不會掏出那個價錢來買,如果連你自己都不掏出來,那就表示你也知道自己做出來的東西不行,但這些都是經驗問題啦。

5.   公司寫的程式和大學的有什麼落差?
   我在公司看到的程式,第一個最大的差別是模組化做的很好,例如:debug     info就有一個lib,在規畫過程中就想的很清楚整個product要怎麼layout,對公司來講,把自己定位成一個solutionprovider。例如說:GAR MIN來講,他們是一個solutionprovider,你要一般導航產品嗎?要做戶外運動的GPS?我們有錶,我們有什麼什麼…..,你要釣魚嗎?我們有什麼什麼…..。是用solution的角度去看這塊,而這些solutionsoftware上,某種程度上會有共用的module,那些module中,比較大的可能就各自有一個team負責,比較小的可能就合起來成為一個framework,而這個framework可能就有一個team maintain。從這邊就看得出來跟學校作業的差別,學校作業不會有太大的scale。但是這個scale和一個linux比,可能又什麼都不是,所以其實是相對的。在公司學到兩件事,module寫的好,reuse真的非常好。對於應付大型scale的軟體,我覺得台大學生是有優勢的,今天出了一個問題,要從茫茫code海中(可能一百萬行,幾十萬行)找出來是非常難的,那時覺得系上的同學相對的IQ都不錯,就可以很快的找出線索,一路追下去,那就是工作跟系上作業比較不一樣的地方。
6.   當初為何選擇不讀完研究所就直接就業?曾後悔做此決定嗎?
   當初沒念研究所,是很不成熟,隨意的去做的決定,要是再來一次,我絕對不會做一樣的決定。像我讀在職碩士,從2008年到現在都還沒畢業,但我想如果我畢業後就去讀,應該可以兩年就畢業。
7.   以學長的經驗,有沒有研究所文憑對工作上有什麼影響?(ex:升遷...)
   沒有研究所文憑 對工作上有很大的影響,我相信我要是在公司繼續升遷下去,公司也會要求我補碩士學位這一塊。
    我那個時候去投聯發科,非常有趣,它連面試的機會都不給我,它們直接跟我講,因為我沒有碩士。雖然你覺得沒有學位應該沒關係吧。但是誰鳥你啊。我那時非常的訝異,甚至可以說很沮喪,因為我那六七年的經驗,對那些台灣的IC Design、系統廠來講,是nothing,只是浪費自己的時間。我心裡很不服氣,所以那時候回來考系上研究所。
8.   工作壓力、份量對家庭的影響?
   我個人覺得無解。相信不管在哪一間公司,如果要背房貸,壓力都會很大,尤其若是想要住在台北市,如果今天我不用背房貸,一年賺少少的140萬,我太太一樣可以在家帶小孩,但若我今天要繳房貸,就算一年有200萬的收入,生活可能都沒有辦法過得很放心,所以我個人覺得有沒有先天就擁有一個房子,對於家庭的照顧能不能面面俱到才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這跟你八字有關係跟你的能力沒關係。
9.   據我們所知,學長已經結婚了,請問學長認為適合在大學時代談戀愛嗎?
    大學當然要談戀愛啊~不然要幹嘛?()
    我認為可以正確處理兩性關係問題的人,也會有能力正確處理辦公室裡人際互動的問題。
10.   哪些課程對未來比較有幫助:
   最基本的那些至少要知道,data structure ,compiler…..等。
11.   可以多做什麼充實自己?
   我記得我大三的時候,internet剛好很紅,外面連coding asp,php簡單的程式,一個小時都喊到500元,當時很多人在打工,老師是很不建議,但我覺得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是好的,只要不要本末倒置就好,重心可能還是要放在課業。家教其實也是不錯的,也算是加強和人溝通的方式,一個懂的東西要講到別人懂,這是非常難的,將來在職場上要跟同事解釋的時候,也是會遇到。如果連讓他清楚他都不一定會同意你的說法,那你讓他誤會了他又怎麼會同意你的說法,所以這些經驗也都不錯。人生是不斷累積的過程,在家教之中總是會得到一些經驗,這些經驗以後可能會有用,例如我就業後帶了一些人,這時家教的經驗可能就派上用場,讓我知道必須循循善誘,不懂就是不懂,發脾氣也沒用。我覺得可以的話可以多修一些外系的,有專業知識的課,像我覺得我現在做財金相關的,我就覺得我當時去修一些管理會計之類的課,對我來說還蠻有幫助的,而且這些東西是畢業後就很難去自己去得到的,所以可以的話可以多碰。也許你修哪些課,覺得跟CS結合也不錯,做出來也許就退休了。
    現在算是百花齊放,像美國製造業外移後,開始做很多金融自由化。例如:現在在華爾街的買賣股票的人,有很多物理、資訊、數學領域的博士。因為美蘇冷戰之後,那些人沒工作做,例如我聽一個演講的主講人說,他以前隨便提一個proposal,美國國防部可能就補助他美金三十萬,但美蘇和解後,他們就沒工作,最後進入華爾街了。而華爾街給他們很多錢去研究系統化交易,統計上的套利等。而這些工作由他們來做,有可能做得比財金系的好,所以說多多修外系的課,以後會很有幫助。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王瀚宇(R02網媒, 赤燭遊戲共同創辦人)

林于智 (B01/R05, Google Software Engineer, Youtuber [史九87])

劉邦鋒 (台大資訊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