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士賓(R87台大資工所/R95台大科法所,士林地院實習中)
訪問對象 : 邱士賓學長 訪問時間 : 12/3 下午2:30 訪問人員 : B98902001 潘俊宇、 B98902061 陳柏光 背景: 先後唸過 交大資工系、台大資工所、台大科法所,曾在 網路公司擔任工程師,以及在出版社擔任副總編輯等職務,之後在 97 年 考取律師及司法官。 目前在士林地方法院實習,在開始念法律之後就比較少接觸資訊。 兩位教授 逄愛 君、林風是邱學長在交大資工系的學弟妹。 1. Q:請問學長可以大概講一下從大學一路走到現在這條路的經過嗎? A:我原本是念交大資工系,後來先去當兵,本來想要出國念書,但那時候經濟能力沒那麼好,所以還是留在國內念研究所,也幸運考上了台大資工所 ( 當年台大科法所還尚未成立 ) 。後來就有先去工作,一開始在網路公司當工程師,主要是做網站建置上的服務。我從畢業後就在那工作了 2 、 3 年,那時大概西元 2000 年左右,正逢網路泡沫化的時期,很多網路公司都經營不善,輕者裁員、更甚者倒閉,我的公司營運狀況也不是很好,當時我雖然沒有被裁員,但由於某些原因選擇自己辭職。後來我到電腦出版社工作,主要是撰寫及編輯電腦、資訊相關的雜誌書籍,大概在那邊工作了 4 、 5 年。後來受到表哥的影響,建議我可以走專利這條路,而當時交大有開一個專利工程師的學分班,我就一邊工作一邊念書,這時才開始對法律產生一點興趣,便開始找是否有相關的研究所。 台灣的科法所最早的是清大、交大的「科技法律研究所」,而後來的台大科法所名稱則為「科際整合法律研究所」,政大則有科法所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南部則因為太遠而不考慮。那時我最想考的是交大,一方面是我大學念的學校,另一方面他成立比較久也宣傳比較多,而且離園區比較接近,所以跟業界的接觸比較多,所以畢業之後或許比較有機會進入園區,因為科技公司都有專門處理法律問題的部門,也會負責專利方面的東西,所以機會也比較多。不過最後並沒有順利考上交大,而是上了清大、台大與政大,並在清大與台大間猶豫做選擇。一開始想要去清大,因為清交兩者的性質其實還滿像的,而且純科技背景去念清交可能會比較適合。就像剛剛講的,台大與清交的科法所在名字上就有所不同,清交的學生幾乎都是理工背景的,課程也比較注重專利以及法務方面;而台大科法所則是提供「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