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4的文章

張凱崴學長 (B92, R96, 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博士生)

訪問對象 : 張凱崴 學長 訪問時間 : 2014/12/7(日) 訪問人員 : B02902023 陳文晧,B02902093 謝承榮 主題: 人工智慧 大學階段: 1. 為什麼大學會選擇資工系? ANS: 從小我就對資訊領域產生興趣。高中時參加資訊比賽以及培訓,從中學習到許多演算法等知識,所以最後申請進入了資訊系。雖然也考慮過電機系及物理系,但還是覺得資工最符合自己的興趣。 2. 為什麼會雙主修電機系? ANS: 喜歡物理和基礎科學。原本有想過雙主修物理系,但是覺得電機系與資訊系較相關,所以還是選擇電機系。電機系的課程部分對我往後的研究有幫助,不過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會選擇雙修數學系或是多花點時間做大學專題。 3. 是什麼時候決定深入鑽研人工智慧領域? ANS: 高中時期就對人工智慧產生興趣,電影中也有許多情節跟人工智慧相關(機器人等等),讓人心生嚮往。大二時,因為林智仁教授在BBS的板上PO文尋找大學部學生研究機器學習,我就跟著好友報名進入了他的實驗室。 碩士階段: 1. 是否想過出國念碩士? ANS: 高中就有想出國的想法,但大學畢業時跟林智仁教授的研究做到一半,感覺很有潛力,於是就留下來把它做完整,畢竟有研究成果可以申請到比較好的學校,也可以增加自己的研究經驗。 2. 碩士期間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ANS: 從大學到研究所期間,我在林教授的實驗室做過兩個題目。 第一個題目研究如何加速線性分類模型。我們研究如何快速地利用大量標記好的資料來建立模型,使得建立的模型可以對新進的資料標記。例如,我們可以收集許多標記好的郵件來讓電腦學習判斷垃圾郵件。我們最後將這個機器學習系統寫成了一個軟體,這個軟體有幾萬次的下載並且被廣泛的使用到各種分類問題上,到現在也還是有很多用戶在使用。算是很成功的研究。 另外一個題目我們研究如何用兩兩比較來排序,例如給兩張圖片讓使用者打分數。打分數的方法是從兩張中選擇比較好看的那張而不是直接評分。直接評分可能因為每個人評分標準不同(有人喜歡評低分,有人則偏向高分)而使分數分布相當極端,結果也因此受到影響。相對比較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我們最後的系統可以快速的利用兩兩比較的結果來排序使用者對所有圖片的喜好,不過效果卻和其他已知的方法差不多因此無法出版。不過就算如此,我還是從這個研究上學

梁文耀 (台大資訊所博士1998畢;鴻海創新數位系統事業群資深處長)

訪問對象:梁文耀 學長 訪問時間:2014/05/07(WED) 訪問人員:B01902022曾韋閎 Q:請問是因為什麼讓你進入資訊這個領域? A: 高中時期由於一些機會我開始接觸電腦,並開始嘗試撰寫BASIC程式。透過coding,我發現我可以在腦中創造一個虛擬的世界,並透過程式用呈現出來;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為對程式有興趣,大學時進入資工領域,並能以self-motivated的學習方式度過充實、有成就感的求學時光。自此以後,我就與資訊科學再也無法分離,它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Q:大學期間除了課表上老師所教授的課程,你還會做那些跟資訊工程相關的事情嗎? A: 我覺得學校所教的東西不足以滿足我對於知識的渴望,所以我常會買一些資工相關的專業書籍閱讀。平時除了老師指定的作業之外,我也會自行撰寫一些程式或小遊戲;當時還是DOS的年代,即使只是一個小小的作業,我都會自行為它設計UI,讓它成為使用方便的程式。所以課餘時間我大部分還是花在寫程式上頭。由於我又是一個喜歡動手做的人,硬體、數位邏輯的部分我也會自己去兜一些東西來玩。 Q:你覺得大學期間除了資訊工程上的東西外,課外的部分像是通識課或是課外活動之類的,有哪些對於你畢業後職場上有所幫助? A: 大學時期,我所就讀的大同工學院是一所求非常的嚴格的學校,專業科目外還有有許多通識、第二外語、實習等課程。課很嚴、很多,所以有人會開玩笑說“大同軍校”。這些訓練,我認為多少對後來的工作都有幫助,特別是實習的部分;在約莫25年前的當時,除了技職體系外,一般大學應該就大同有這個制度。我們大二升大三時會被分配到大同公司的不同部門去實習;而我很幸運地,剛好就是在總公司的資訊系統處實習。當時大同引進並開發了第一套移植到PC上的UNIX系統,我們當時有幾個同學負責使用手冊的翻譯工作,我也因此開始接觸UNIX,並發現以前接觸的DOS/Windows上無法與OS的理論銜接起來之處,都可在UNIX系統上找到答案。這對我影響很大,從此我開始往系統層面去鑽研,以至於之後研究所時期,論文也以系統軟體做為主。就業後也一直從事系統架構方面的研究與實作。所以我也很鼓勵現在大學同學,如果有機會可以去公司實習,藉以延伸觸角並接觸到實務的東西,或許有機會找到更有興趣的主題。關於課外活動部分,由於課業忙碌,較少參加;印

陳柏琳(台大資訊所博士2001畢,師大資工系教授)

訪談對象:陳柏琳 教授 訪問人員:B01902040 鍾毓安   B01902086 胡子皓 訪談時間:2014 / 5 / 13 (TUE) 1.請問學長在高中階段就有寫程式的經驗嗎?     我在考上高中的時候,就跟父母說想要買一台電腦,那時螢幕還是綠色的(笑) 當時有自學幾個簡單的程式設計,像是九九乘法、算質數...whatever這些簡單的小程式,另外在高中工藝課都有一些關於資訊的課程,家裡有電腦的人在學習上當然就比較方便。我是一路寫程 式,像是教授升等各階段的一些作品,程式都還是我自己寫的,但是當了教授之後,為了讓自己的研究廣一點、還有年紀的關係,程式就比較少自己寫,電腦也真的不再那麼常用,尤其是眼睛的關係,真的不是像年輕時那樣了(教授對於身體的經驗談)。同時寫程式或是一些 程式技巧,真的也不再是我唯一的學習、工作目標。不過我真的發現寫程式的樂趣大概是在研究所吧,因為以前寫程式大概都是為了要交作業,到研究所才開始會寫一些比較大型的程式,也覺得比較有趣。 2.當初寫程式的時候會有熬夜的習慣嗎?     這...這一定,當然會熬夜啊!這裡分享一個觀念,就是說考試好比是短跑,目標都是一樣的,大家都在追求一個標準答案,比誰的速度快、技巧好;但我們做研究,需要的是創新,每次寫程式都很像是在try and error,時間也都是很久的,這部分跟以往就比較不一樣。寫 程式也像開車,大家都會開,開到哪裡才是重點。我回首我這一二十年寫程式的經驗,基本功真的很重要,大學時代學的資料結構、演算法或是軟體工程,這種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當你要將這些技術放到研究上,就需要一些程式技巧以外的創新或觀念,才能有比較大的 突破。 3.老師有沒有建議說我們大學就要具備的能力?我們現在可以為以後做出的準備?     大學基本上就是原本傳統資工的能力,程式語言、軟硬體架構,還有一些數理統計。再來就是廣泛的閱讀科技文章,你必須要能夠知道某種領域、研究的潮流、趨勢。有歷史觀也不錯,每一種研究有他的來龍去脈,像是類神經網絡Deep Neural Network(老師是研究語音辨 識),也許你會看到2005 以後的演進,那過去的60 年,1940s 剛開始到2005 這段時間他的演進是怎樣。他為什麼會被擺在一邊,可能有一些機運或是

蘇晏良(映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圖片
訪問對象:蘇晏良學長 訪問時間: 2014 年 5 月 30 日 訪問人員:陳雲濤 (b98601034) 李文豪 (b00902043) 背景:映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1.       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您現在的工作內容嗎? 作為創辦人之一,已經跟一開始的工作不太一樣,實際寫程式的部分相較於公司草創時期大為減少,目前扮演 CEO 的角色大部分的時間是花在調度各種資源,從人才、資本、到客戶市場都必須參與了解。 2.       你覺得學生階段最重要的事是什麼,或是必須學到的事? 在學生階段,我認為重要的是要學會無論如何 ”get things done” ,具體一點的說,就是你有沒有辦法快速地學會一項新東西,然後用來解決問題。例如在學校,你必須在一個學期的時間熟悉一門技術、一種語言、或是新的知識,因此培養在短時間運用所學的,來達到上司 ( 教授 ) 的要求就是一項務必學會的工作,無論作品是否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重要的是過程,像我自己也是寫出過很多不達標準的東西,但能有成品出來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有很多東西不是瞬間一下子就能有的,像經驗,所以要在多次的 project 中累積,分工、寫程式、思考模式都是可以訓練的,當你熟悉基本的流程架構後,打通關節一法通萬法通,對於新知識就能應付得更得心應手。 3.       對於就業或創業,你有甚麼建議嗎? 我會認為在創業之前,應該要先有就業的經驗,雖然我個人是在研究所一畢業之後就馬上創業,但是先有就業的過程,能讓你更熟悉一間公司的運作流程、分工合作等等,之後確定要自行創業,才能讓事情更快上軌道。此外,我覺得在學生時期,最好要有實習的經驗,才能縮短跟真正就業市場的落差,了解外面的公司要的是什麼。 4.       在學校所學,和職場上實際所應用的有很大的差距嗎,會因此產生問題嗎 ? 在學校學的都是比較基本的知識,但是真正進入職場後,會發現現在的科技真的是日新月異,如果單靠學校所教的絕對無法應付這麼競爭的環境,像我自己在碩士班學的東西,在一開始出來的時候還稍微有用處,到現在也是幾乎都沒什麼用到了阿。以前還要學在server裝linux、設定ethernet、設定switch,現在也都不用了。以前一開始的時候很多中小企業不太

徐讚昇(中央研究院研究員)

訪問對象 : 徐讚昇研究員 訪問時間 : 2014/0512/1400 訪問人員 : B99902030 黃柏勳、B99902094 顏伯翰 ------------------------------------------- 您在就讀台大資工系前就會寫程式了嗎?   以前是不用問這個問題的,因為我們以前沒有電腦,高中以前沒有課、也沒有電腦。我是資訊系的第五屆,我是進學校之後,才知道有電腦這個東西。其實我在選志願的時候,資訊這二個字什麼意涵是不太清楚的。我們那個時候有資訊月,現在還有。我記得那時候我進去時是第二屆,當時像我父母就會問:「資訊是什麼東西。」我的老師也有這個問題,他們不曉得資訊是什麼,他們只知道,分數很高。 (那為什麼那時候分數很高?如果大家都不知道?)   可能是因為年輕時比較容易被外界的宣傳影響吧!很多狀況下都是這樣子的,資訊當時就是因為大家忽然覺得電腦很神奇。那時候資訊月前幾屆的時候,是很轟動的事情。當時在世貿展覽館,還是舊的世貿展覽館,大家都進去看什麼叫「電腦」。因為那時沒有一個人有電腦,其實沒有一個大學以下的學校有電腦,有電腦的大學也沒有幾家。我們那時候的電腦就是你們在計概裡面講到的那個大型的電腦,目前看起來功能很少,可是人們對它的憧憬有點像科幻小說,將來的世界會被它主宰。覺得工作很看好,所以就會填這個。人生很多就是像這樣子,因為誤解而認識,然後希望不要了解太多而分手(笑)。所以我上大學之前不會寫程式,我的同學也沒有人會,我可以保證。 以前寫程式的環境?   寫程式喔,哇以前可憐,我上課有講過,你們有看過那個劃志願的卡片嘛,以前程式是打在那個卡片上面的。 (老師拿來一張以前的卡片)   正好,可以讓你們知道以前寫程式有多難。這是一行,一行有80個,你的終端機上打一行就是用一張卡片,那你的程式就這樣打上去。比如說打A,你們還記得有一個EBCDIC的encoding,它就把那相對的幾格畫刮掉,然後卡片上緣就會寫個A。 (他會自動幫你打嗎?)   有一個叫打孔機,打孔機大小有點像現在的洗衣機那麼大,你就把卡片插進去,它前面有個鍵盤。當你按一個A,他就ㄅㄧㄤˋㄅㄧㄤˋㄅㄧㄤˋㄅㄧㄤˋ把A對應的那幾格挖掉,然後就在上面打個A這個小字出來。比如說你寫了一百行的程式,就有一百張卡片。 (所以如果

胡瑞柔(叡揚產品副總經理)

訪問對象:胡瑞柔學姊 ( 台大第一屆 ) 訪問時間: 2013 年 12 月 31 日 訪問人員:陳思穎 (b01902041) 謝競容 (b01902079) 背景: 叡揚產品國際事業處副總經理 Q:當初想選擇資訊系的原因? A:我從小就想當一個發明家,高中畢業前老師建議試試保送師大數學系,回說想當發明家不想當老師。英文老師的先生任教中央數學系,師丈告訴我,台大資工第一年招生,是個很好而且很有前途的領域,也很合適我的興趣,因此很幸運的進了資工系,做了一輩子的資訊軟體人。資訊軟體服務業,還真是一個沒有工廠的工程領域,同時不需要開模就能做出客戶需要的系統;不止合乎我當發明家的志向,同時兼顧我愛護地球的心願。 Q :在求學過程中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A:我們是第一屆,沒有學長姐,全原文教科書是第一個要面對挑戰,不過這倒不是最大的挑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搶電腦打卡機來寫程式。當時要用打卡機將程式打在卡片,一絡卡片送進機房跑批次作業,可能要等到隔天才有結果印在一份報表上。那時候資源很少,打卡機是共用的機器,每次到了要交程式的時候,大家都要排隊輪流使用。所以只要稍微改了一下程式,重新把卡片抽出來,重新排隊打洞,重新排隊編譯,重新等機器跑完,可能要等到明天或什麼時候,才可以去拿報表看程式是否正確執行。所以您可以想像一下,我們那時候拿到的可能送進去是一絡的卡片,拿出來是一絡的報表紙。剛開始,急性子的我總是急的寫完程式、打完卡趕快送去機房執行,希望趕快看到結果。但往往都是欲速則不達,後來也就養成先想清楚,分析好再開工的好習慣。 以前的 debugging 真的是用眼睛一行一行地看,同學們常常互相幫忙、互相討論,養成與人共好的互助習慣。現在在軟體工程上,有一種 Agile Developing 的方法,就是兩個人 爲 一個 team ,互相看彼此的程式和討論 Algorithm ,如果學校可以 implement ,我覺得會有幫忙。 Q:你覺得一定要念研究所嗎? A:如果你說我當初畢業有沒有想念研究所,其實是有的。畢業當時,剛好台北榮總的資訊中心,要引進 IBM 系統,開發建置一個以病人為核心的醫療照護系統,當時我覺得這機會不錯,能夠從無到有建構一個大型系統,就先到榮總上班。去工作以後,發現職場上的樂趣跟讀書樂趣不太一樣,一

林宜敬(艾爾科技CEO)

訪問對象:林宜敬學長(B72) 訪問時間:2013年12月11日 訪問人員:張曜庭(b01902089)、鄭雅元(b01902103) 背景:布朗大學電腦科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IBM華生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華通電腦資訊工程部副理、趨勢科技新產品研發部協理、台北教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2002年創立艾爾科技公司,現擔任CEO。 Q:學長那時候就讀資工系的環境是? 我是1983年進台大資工系,當時台灣幾乎沒有很懂得寫程式的教授,因為那時軟體是一門很新的學問。而那時候台灣還很窮,到美國念書的學長大都還沒學成歸國,再來是資工系或電機系學長拿到博士後因為薪水差太多了,回台灣教書的意願不高。那時候系上的老師大部分是數學系和電機系的老師,數學系的老師只懂得教演算法,電機系的教授教一些電子電路方面的課程,但也不太會寫程式,所以當時我們上課都是自己在摸索。但是跟你們比起來比較有趣的是,資訊系是一門很新的科學,即使是很簡單的東西,別人都不知道,但是現在有些很難的東西,卻全世界都知道,所以就很累人。但是後來我去美國布朗大學念書,它是長春藤聯盟的學校,跟公立大學不一樣的地方是學校很注重教學,都是派很好的教授去上課,上了課後我才重新發現那些學問,像是資料結構,以前以為好像在學一些很無趣的東西,結果到美國以後,老師一講整個都活起來了,他就是讓你知道說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用什麼樣的資料結構,譬如說有一種data很少update很常查詢,該用甚麼?(Ans:arrary),所以data structure這門課重點在於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在什麼樣的時候該用甚麼樣的資料結構。 Q:學長當時一周寫多久程式? 我在布朗大學的時候,一學期大概修四門課(八小時),那時候已經算是很多了,美國的學校上課的時間比較少,但作業比較多。像當時有一門Computer Graphics的課,學生一星期大概要花上40個小時寫程式,當然這樣的作業量算是比較極端的。我在台大資工系唸書的時候,數學程度是中上,寫程式的能力算是頂尖,但是到美國卻反過來,變成數學程度是頂尖,寫程式的能力只能算是中上。基本上,有一件事情你們必須知道,就是熱愛你的工作,人要成功,這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們以前念大學的時候覺得老師出的作業不夠多,我們還自己找題目寫,寫得很有趣,當然寫作業跟自己寫的感覺還是很不一樣的。 Q:在學校應該要學到什麼